净水网 作为缺水城市,眼下进入枯水期的烟台,正面临着又一轮严峻的用水压力。由于今年持续高温、降水偏少、水利设施缺乏有效蓄水,烟台尤其是北部四市用水缺口一直较大。为保障供水安全,今年10月,我市第三次调引客水正式启动,长江水跋涉上千公里首次流入烟台市区;同时,通过兴建各类水利工程、发展节水灌溉、治理水土流失及兴建跨区水系连通补水工程,我市水资源的内部调配和节约,也将进一步优化。
长江水首次入烟缓解城市供水压力
烟台缺水,尽人皆知。我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80.8毫米,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2亿立方米,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87立方米,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,属资源型缺水地区。
“靠水吃水”已经无法缓解烟台日渐增长的用水需求,和愈发力不从心的水源供给。自2015年我市启动史上首次应急调引黄河水,年底第二次应急调水后,今年10月至明年6月,我市第三次调引客水缓解城市供水压力。本次调水计划调引9300万立方米客水,截至19日8时,烟台市累计调引客水1415.39万立方米。其中,莱州322.49万立方米;招远513.13万立方米;龙口8.87万立方米;蓬莱81.59万立方米;门楼水库82.43万立方米;高陵水库406.89万立方米。莱山水厂暂未调水。
此外,本次应急调水过程中,长江水经过上千公里长途跋涉,混合着黄河水,从12月7日开始,持续流入门楼水库,这标志着市区居民首次喝上长江水,也预示着烟台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规划供水目标全部实现,我市实现长江水、黄河水和当地水多水源联合调度。
投资17.2亿元兴建3083项水利工程
今年以来,我市大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,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节约了水资源。今冬明春,我市计划投资17.2亿元,兴建各类水利工程3083项,建设“旱能浇、涝能排”高标准农田25万亩,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7万亩,疏浚治理河道275公里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平方公里。计划完成高陵、战山、平山、赵家、王屋5座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,推进实施小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,启动实施海阳里店、龙口王屋等大中型水库增容工程,增强地表水拦蓄能力。突出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,支持山丘区小水池、小塘坝、大口井、平塘、小泵站等“五小水利”工程建设。
同时,在水资源内部再分配上,烟台也将探索多种模式,实现城市用水的有效调配。本月中旬,我市水利PPP项目―――市水利局与山东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水系连通补水工程正式签约,作为2017年我市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,总投资3.04亿元,规划从栖霞庵里水库向烟台开发区调配城市用水。市水利局副局长李秀强介绍说,水系连通补水工程项目总调水规模10万吨,计划于2017年开工建设,2018年6月份建成完工。“工程有两重职能,一方面给开发区解决工业和生活用水问题;一方面实现生态补水。总调水规模10万吨中大约8万吨给开发区城市供水,工程建成以后对缓解市区水资源紧缺将发挥十分重要的意义。”
分享按钮
|
友情链接 |
申请友情链接:service#cpeee.com |
|
| | | | | |
QQ在线:51311961 |
 |
|
|